高嶺土、膨潤土、耐火粘土礦產地質勘查規(guī)范
1 范圍
本標準主要為高嶺土、膨潤土、耐火粘土礦產地質勘查工作規(guī)定了勘查研究程度和控制程度、勘查工作質量、礦產資源/儲量分類及類型條件、礦產資源/儲量估算等要求,并提出了可供類比使用的礦床勘查類型及參考的勘查工程間距。
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GB/T 12719-1991 礦區(qū)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探規(guī)范
GB/T 13908-2002 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guī)范總則
3 勘查的目的任務
高嶺土、膨潤土、耐火粘土礦產勘查工作分為預查、普查、詳查、勘探四個階段,各階段工作的目的任務如下:
-----預查:依據區(qū)域地質研究成果,通過初步野外觀測和極少量的工程驗證,與地質特征相似的已知礦床類比,預測,提出可供普查的礦產潛力較大地區(qū),為普查工作提供依據。
-----普查:是對可供普查的礦化潛力較大地區(qū),采用露頭檢查、地質填圖、數量有限的取樣工程,大致查明普查區(qū)地質、構造概況。
-----詳查:對普查圈出的詳查區(qū)通過大比例尺地質填圖及使用各種勘查方法和手段,采用比普查階段密集的系統(tǒng)取樣,基本查明地質、構造、主要礦體形態(tài)、產狀、大小和礦石質量,基本確定礦體的連續(xù)性,基本查明礦床開采技術條件,對礦石的加工選礦性能進行類比或可選性試驗、實驗室流程實驗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業(yè)價值的評價。
-----勘探:是對已知具有工業(yè)價值的礦床或經詳查圈出的勘探區(qū),通過加密各種采樣工程,其間距足以肯定礦體的連續(xù)性,詳細查明礦床地質特征,確定礦體的形態(tài)、產狀、大小、空間位置和礦石質量特征,詳細查明礦體開采技術條件,對礦產的加工選礦性能進行實驗室流程試驗或實驗室擴大連續(xù)試驗,必要時進行半工業(yè)試驗,為可行性研究或礦山建設提供依據。
4 勘查研究程度
4.1 地質研究程度
4.1.1 預查階段
收集、研究區(qū)域地質與礦產資料,對預查區(qū)發(fā)現的礦點、礦化點的分布范圍和成礦遠景進行研究,經初步野外工作,并將其與地質特征相似的礦床進行類比、預測,提出可供普查的礦化潛力區(qū)。
4.1.2 普查階段
收集、研究區(qū)域的地質和礦產資料,根據區(qū)域內高嶺土、膨潤土、耐火粘土礦化點的成礦、控礦條件和分布規(guī)律,在研究的基礎上,投入數量有限的工作量,尋找、發(fā)現有進一步工作價值的礦床和礦點,提出可供詳查的工作區(qū)。
大致查明地層層序、含礦層位、巖性和厚度
大致查明普查區(qū)內的構造、巖漿巖、礦化地質特征
大致查明礦體的分布范圍、數量、規(guī)模、形態(tài)、產狀及礦體中的夾石分布等
大致查明直接位于不整合面上礦體的下伏巖層及不整合面的變化特點
大致查明礦體在走向、傾向上礦石質量變化特征
大致查明風化淋濾作用對礦體的影響
4.1.3 詳查階段
4.1.3.1 區(qū)域地質研究
收集與成礦有關的區(qū)域地質條件和區(qū)域內的其他礦產資料,研究控礦條件和分布規(guī)律。
4.1.3.2 礦區(qū)地質研究
基本查明地層層序,含礦巖系層位、巖性、厚度及分布規(guī)律。
基本查明控制和破壞礦體的較大地質構造的規(guī)模、產狀及分布范圍。
基本查明與成礦有關的巖漿巖類型、巖性、產狀、形態(tài)、規(guī)模、時代、分布規(guī)律及相互關系,確定對礦體的影響程度。
對風化礦床,應調查風化殼剖面,確定不同深度的礦物組合及其變化規(guī)律。
4.1.3.3 礦體地質研究
基本查明礦體的賦存部位,空間分布范圍、數量、規(guī)模、夾石分布及其變化規(guī)律。
對直接位于不整合面上的礦體,要基本查明不整合面的變化特點及其對礦體厚度的影響。
基本查明礦體在走向、傾向上礦石質量變化特征,礦物組合及分布規(guī)律。
基本查明風化作用、林濾作用對已形成礦體的影響,闡述圍巖巖性、厚度及分布范圍。
4.1.4 勘探階段
4.1.4.1 礦區(qū)地質研究
詳細劃分地層層序、巖性組合、標志層,詳細研究含礦巖系的巖性、巖相、厚度及分布規(guī)律。
4.1.4.2 礦體地質研究
應詳細查明礦體的賦存部位、空間分布及其范圍,詳細查明礦體的數量、規(guī)模、形態(tài)、產狀、厚度、夾石分布及其變化規(guī)律。
4.2 礦石質量研究
4.2.1 預查階段
通過野外觀測,與已知礦床礦石進行類比,大致了解礦石礦物成分、化學成分、有益或有害成分的含量及其賦存狀態(tài)和分布規(guī)律。
4.2.2 普查階段
大致查明礦石礦物成分、化學成分、礦石結構特點、礦石自然類型等。
大致查明硬質高嶺土、軟質高嶺土、砂質高嶺土品級、夾石的分布。
大致查明蒙脫石和組分的形態(tài)、比例、顆粒及賦存狀態(tài),初步確定礦石屬性,劃分礦石類型。
大致查明礦化、非礦化夾石、圍巖、巖性與礦體的接觸關系。
4.2.3 詳查階段
基本查明礦石的結構、構造、礦物成分、化學成分、有益或有害組分的含量及其賦存狀態(tài)和分布規(guī)律,初步劃分礦石自然類型,礦石工業(yè)類型。
4.2.4 勘探階段
詳細查明礦石的結構、構造、礦物成分、化學組分、有益或有害組分的含量及其賦存狀態(tài)和分布規(guī)律,劃分礦石自然類型、礦石工業(yè)類型。
4.3 礦床選礦和加工技術條件研究
4.3.1 普查階段
與已生產的、有類比條件的礦石進行對比和研究,做出是否可能作為工業(yè)原料的評價。
4.3.2 詳查階段
對有類比條件的易選礦石,進行類比評價,可不做選礦加工試驗,一般情況下進行可選試驗或實驗室流程試驗,對難選礦石或新類型礦石,應進行實驗室擴大連續(xù)試驗,做出工業(yè)利用評價。
4.3.3 勘探階段
4.3.3.1 對需要選礦的礦石,一般應進行實驗室流程試驗,必要時進行實驗室擴大連續(xù)試驗,對有類比條件的、易選的礦石進行可選試驗或進行實驗室流程試驗,對難選的或新類型的礦石必要時進行半工業(yè)試驗。
4.3.3.2 高嶺土礦一般要求作實驗室流程試驗。
4.3.3.3 彭潤土礦石選礦試驗,為滿足深加工產品需要,一般作實驗室流程試驗。
4.3.3.4 耐火粘土礦在勘探階段一般進行實驗室流程試驗及實驗室擴大連續(xù)試驗。
4.4 礦床開采技術條件研究
4.4.1 普查階段
依據收集的氣象資料,大致了解露天開采礦床的地表水體、最高洪水位、地表匯水情況及自然排泄條件。
4.4.2 詳查階段
4.4.2.1 水文地質研究
對位于地下水以上的露天開采礦床,應收集氣象資料,調查礦區(qū)及其附近的地表水體和當地的最高洪水位,初步確定地表匯水邊界及自然排水條件。
4.4.2.2 工程地質研究
初步劃分礦區(qū)工程地質巖組,基本查明斷層、節(jié)理、裂隙、巖溶的發(fā)育程度、風化程度及軟弱夾層分布,研究露天采場邊坡的穩(wěn)定性和井巷圍巖的穩(wěn)固性,初步確定工程地質的復雜程度。
4.4.2.3 環(huán)境地質研究
調查了解礦區(qū)及相鄰地區(qū)的地震、泥石流、滑坡、巖溶等,研究評述礦山開發(fā)可能產生的環(huán)境地質問題。
4.4.3 勘探階段
4.4.3.1 水文地質研究
對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的露天開采的礦床,應收集氣象資料,調查礦區(qū)及其附近的地表水體和當地的最高洪水位,確定采場地表匯水邊界及自然排水條件。
4.4.3.2 工程地質研究
研究礦床的巖石類型,劃分巖體的工程地質巖組,查明對礦床開采不利的工程地質巖組的性質、產狀和分布及巖體結構和巖體質量。
4.4.3.3 環(huán)境地質研究
收集區(qū)域內地震資料,對礦區(qū)穩(wěn)定性做出評價。
4.5 綜合勘查、綜合評價
4.5.1 普查階段
大致了解共生、伴生礦產的種類、規(guī)模、物質組成、賦存狀態(tài)、分布情況、工業(yè)價值及利用的可能性。
4.5.2 詳查階段
利用已有的勘查工程,基本查明和研究共生、伴生礦產的種類、規(guī)模、物質組成、賦存狀態(tài)、分布規(guī)律,對公生、伴生礦產進行綜合勘查和綜合評價,說明其利用的可能性。
4.5.3 勘探階段
在勘探主要礦產時,對礦區(qū)內具有工業(yè)價值的共生、伴生礦產進行綜合勘查、綜合評價,查明和研究它們的種類、賦存狀態(tài)、分布規(guī)律,并通過選礦試驗對其回收途徑做出評價。
5 勘查控制程度要求
5.1 勘查類型
5.1.1 勘查類型劃分依據
勘查類型劃分主要是根據占礦床礦產資源/儲量70%以上的主礦體的形態(tài)、規(guī)模等特征而定。
5.1.2 勘查類型劃分因素
礦體延伸規(guī)模、礦體形態(tài)復雜程度、礦體厚度穩(wěn)定程度、礦體內部結構復雜程度、構造復雜程度為劃分因素。
5.1.3 勘查類型
按勘查類型劃分依據,將礦床劃分為三個勘查類型。
5.1.4 勘查工程間距
勘查工程按不同勘查階段,根據礦床地質特征和礦山建設需要部署。
5.3 控制程度的確定
首先應控制勘查范圍內礦體的總體分布和相互關系,控制破壞礦體的主要構造。
6 勘查工作質量要求
6.1 地形、地質測量
預查、普查階段:收集編制或填制區(qū)域地質簡圖,礦區(qū)圖件、比例尺不作規(guī)定。
6.2 物探工作
具備有物探工作條件的,應結合探礦工程,采取適用的物探方法,了解礦體分布范圍,覆蓋層的厚度,與成礦有關的較大斷層,巖體,巖脈,巖溶的分布與產狀以及礦床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等。
6.3 探礦工程
6.3.1 探槽、淺井、取樣鉆
控制礦體的工程應揭穿礦體頂底板圍巖界線,探槽、淺井應挖至新鮮基巖內。
6.3.2 鉆探工程
鉆孔一般布置在勘探線上,鉆孔竣工后應測定孔位坐標。
6.4 化學、物化樣品的采集、加工、化學分析、物化性能測試
6.4.1 樣品的采集
樣品應按礦石采集、品級分別采取。
6.4.2 樣品的加工
原礦樣品加工縮分公式采用切喬特公式:
Q=Kd2
式中:
Q—縮分時取得的最小可靠質量(kg)
K---縮分系數
d----樣品碾碎后最大顆粒的直徑(mm)。
K值為0.1~0.2,一般取0.1。K表示碎樣過程中,樣品損失率,全過程累計損失率<5%,每次縮分誤差<3%.
6.4.3 樣品化學分析、物化性能測試
6.4.3.1 基本分析
高嶺土分析項目應根據礦床實際和主要用途確定。
6.4.3.2 組合分析
高嶺土:以原礦工業(yè)指標評價,樣品取自基本分析樣副樣,按采樣長度加權組合。
6.4.3.3 化學多元素分析、光譜半定量分析
高嶺土應對原礦、淘洗精礦做化學多元素分析,必要時作尾礦化學多元素分析。
6.4.4 化學分析質量檢查
6.4.4.1 化學分析質量檢查
高嶺土基本分析、組合分析質量檢查試樣應按礦石類型、品級從基本分析副樣中抽取。
6.4.5 物化性質和工藝性能試驗質量檢查
膨潤土吸藍測定檢查按各屬性、蒙脫石含量品級按比例從副樣中抽取。
6.5 巖石物理技術性能測試樣品的采集與實驗
6.5.1 高嶺土巖石物理技術性能測試樣品按每一工業(yè)類型、品級分別采集2件~3件樣品。
6.5.2 彭潤土工藝性能測試樣全部采用組樣,樣品應是膠質價、膨脹容組合樣的副樣。樣品數量不少于5件。
6.5.3 耐火粘土物理性能測定樣品,按礦石類型、品級分別采集2件~3件,樣品可在少數鉆孔或其他工程中采集,樣品質量一般為10kg。
6.5.4 體積質量(體重),濕度測定樣:
以小體積質量作為礦產資源/儲量估算參數的礦床,應按工業(yè)類型、礦石類型、蒙脫石含量、品級,按礦種分別采取不少于20件樣品。
6.6 礦石選礦和應用技術實驗樣品的采集、分析、試驗
6.6.1 高嶺土礦石選礦試驗
6.6.1.1 根據不同試驗目的,采取所需類型、品級的代表性樣品,或按有關類型、品級的礦產資源/儲量比例采取具代表性的混合試樣。
6.6.1.2 高嶺土選礦試驗,主要是研究礦石中有關雜質和砂質、鐵鈦雜質、黃鐵礦、明礬石等的可選性和有益伴生組分綜合回收的可能性,對主要用做造紙原料的礦床,為研究礦石的分級方案等,亦要進行選礦試驗。
6.6.1.3 在普查、詳查階段要求完成初步可選性試驗,以便為設計部門進行初步技術經濟分析、擬訂產品方案和工業(yè)指標提供必需的資料。
6.6.1.4 在勘探階段,一般要求作實驗室規(guī)模的詳細可選性實驗室流程試驗。
6.6.2 彭潤土礦石選礦和應用技術試驗
6.6.2.1 礦石選礦試驗,為滿足深加工產品時進行。
6.6.2.2 應用技術試驗,包括產品的工藝試驗和應用效果試驗,試驗的項目由對口單位提出。
6.6.2.3 彭潤土的選礦和應用試驗均需由試驗單位編寫專門試驗報告,試驗報告及技術鑒定書作為勘探地質報告的附件。
6.6.3 耐火粘土應用技術試驗
耐火粘土的實驗室試驗要求確定耐火制品型號,礦樣質量0.2t~0.3t。
6.7 原始地質編錄、地質資料綜合整理
6.7.1 原始地質編錄
原始地質編錄是對地質現象記錄和觀察研究手段的紀錄,必須真實、客觀、完整。
原始地質編錄包括實測剖面、地質填圖、探礦工程、采樣的編錄等。
原始地質編錄必須經檢查、驗收,未經驗收或檢查不合格的不得利用。
6.7.2 地質資料綜合整理
地質資料綜合整理是指文字、表格、綜合圖件的編制應符合有關規(guī)定、規(guī)范要求、做到表格化、規(guī)范化、標準化。
7 可行性評價工作
7.1 概略研究
在普查階段,需要進行概略研究。
7.2 預可行性研究
詳查和勘探階段需進行預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評價。
7.3 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首先需要認真對國內、外該種資源、儲量、生產和消費進行調查、統(tǒng)計和分析,對國內外市場的需要量、產品品種、質量要求、價格、競爭能力進行分析研究和預測。
8 礦產資源/儲量分類及類型條件
8.1.1 地質可靠程度
8.1.1.1 預測的:是對礦產潛力較大的地區(qū)經預查得出的結果。
8.1.1.2 推斷的:是對普查區(qū)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礦產的地質特征以及礦體的展布特征、品位、質量,也包括那些由地質可靠程度較高的基礎儲量或資源量外推的部分。
8.1.1.3 控制的:是對礦區(qū)的一定范圍內依照詳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礦床的主要地質特征、礦體的形態(tài)、產狀、規(guī)模、礦石質量、品位及開采技術條件,礦體的連續(xù)性基本確定,礦產資源數量估算所依據的數據較多,可信度較高。
8.1.1.4 探明的:是指在礦區(qū)的勘探范圍依照勘探的精度詳細查明了礦床的地質特征、礦體的形態(tài)、產狀、規(guī)模、礦石質量、品位及開采技術條件,礦體的連續(xù)性已經確定,礦產資源數量估算所依據的數據詳盡,可信度高。
8.1.2 經濟意義(是可行性評價的結果)
8.1.2.1 經濟的:其數量和質量是依據符合市場價格確定的生產指標計算的。
8.1.2.2 邊際經濟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預可行性研究當時,其開采不經濟的,但接近盈虧邊界,企業(yè)內部收益率大于零,而低于行業(yè)基準內部收益率。
8.1.2.3 次邊際經濟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預可行性研究當時,開始是不經濟的或技術上不可行,企業(yè)內部收益率小于零,需要大幅度提高礦產品價格或技術進步,使成本降低后方能變成經濟的。
8.1.2.4 內蘊經濟的:僅通過概略研究作了相應的投資機會評價,未做預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
8.2 礦產資源/儲量類型
8.2.1 儲量
8.2.1.1 可采儲量(111)
探明的經濟基礎儲量的可采部分。
8.2.1.2 預可采儲量(121)
探明的經濟基礎儲量的可采部分。
8.2.1.3 預可采儲量(122)
控制的經濟基礎儲量的可采部分。
8.2.2 基礎儲量
8.2.2.1 探明的(可研)經濟基礎儲量(111b)
與可采儲量(111)的差別在于本類型是用未扣除設計、采礦損失的數量表述。
8.2.2.2 探明的(預可研)經濟基礎儲量(121b)
與預可采儲量(121)的差別在于本類型是用未扣除設計、采礦損失的數量表述。
8.2.2.3 控制的經濟基礎儲量(122b)
與預可采儲量(122)的分布特征相同,其差別在于本類型是用未扣除設計、采礦損失的數量表述。
8.2.2.4 探明的(可研)邊際經濟基礎儲量(2M11)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達到勘探階段要求的地段,詳細查明了礦床地質特征、礦石質量、開采技術條件。
8.2.2.5 探明的(預可研)邊際經濟基礎儲量(2M21)
與基礎儲量(2M11)分布特征基本相同,本類型只進行了預可行性研究,表明在確定當時,開采是不經濟的,但接近盈虧邊界。
8.2.2.6 控制的邊際經濟基礎儲量(2M22)
是指在達到詳查階段工作程度的地段,基本查明了礦床地質特征,礦石質量、開采技術條件,基本圈定了礦體的三維形態(tài),預可行性研究結果表明,在確定當時,開采是不經濟的,但接近盈虧邊界,待將來技術經濟條件改善后可變成經濟的。
8.2.3 資源量
8.2.3.1 探明的(可研)次邊際經濟資源量(2S11)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達到勘探階段要求的地段,地質可靠程度為探明的,可行性研究結果表明,在確定當時,開采是不經濟的,必須大幅度提高礦產品價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變成經濟的。
8.2.3.2 探明的(預可研)次邊際經濟資源量(2S21)
與經濟資源量(2S11)分布特征基本相同,本類型只進行了預可行性研究,表明在確定當時,開采是不經濟的,需要大幅度提高礦產品價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變成經濟的。
8.2.3.3 控制的次邊際經濟資源量(2S22)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達到詳查階段要求的地段,地質可靠程度為控制的,預可行性研究結果表明,在確定當時,開采是不經濟的,需大幅度提高礦產品價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變成經濟的。
8.2.3.4 探明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1)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達到勘探階段要求的地段,地質可靠程度為探明的,可行性評價僅作了概略研究,經濟意義介于經濟的一次邊際經濟的范圍內。
8.2.3.6 推斷的資源量(333)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只達到普查階段要求的地段,地質可靠程度為推斷的,資源量只根據有限的數據估算,其可信度低。
8.2.3.7 預測的資源量(334)?
依據區(qū)域地質研究成果,極少量工程資料,確定具有礦產潛力的地區(qū),并和已知礦床類比而估計的資源量,屬于潛在礦產資源,又無經濟意義商不確定。
9 礦產資源/儲量估算
9.1 礦產資源/儲量估算的工業(yè)指標
預查、普查可采用現行的一般工業(yè)要求,詳查、勘探應結合預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依據當時的市場價格或投資者提供的工業(yè)指標經過討論確定。
9.2 礦產資源/儲量估算的一般原則
9.2.1 礦產資源/儲量估算應按礦體、礦產資源/儲量類別、地質可靠程度、工業(yè)類型、礦石屬性、品級分塊段分別計算。
9.2.2 估算的礦產資源/儲量是勘查的實有礦產資源/儲量,應扣除采空區(qū)的礦產資源/儲量。
9.2.3 對具有工業(yè)價值的共生礦產,伴生組分應分別進行礦產資源/儲量估算。
9.2.4 參加礦產資源/儲量估算的各項參數應根據實測數據,且具代表性。
9.2.5 礦石體積質量,對硬質礦石一般應為自然狀態(tài)下的小體積質量,對于軟質、松散狀的礦石應用于小體積質量,當小體積質量樣難采或缺乏代表性時,可采用大體積質量代替。
9.2.6 礦石和淘洗精礦礦產資源/儲量估算以萬噸為計算單位。
10 勘查地質報告的編寫
按照DZ/T0033-2002《固體礦產勘查/閉坑地質報告編寫規(guī)范》的要求編制勘查地質報告。